讲授课程:农艺与种业研究进展 讲授章节:第一讲 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切入点:小麦是河北省第一大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是主要育种目标。3522vip浦京集团小麦育种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科研,育成了冀麦23、24等系列小麦品种。卢少源教授作为团队负责人,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新品种选育等领域取得了突出贡献。1989年,获得河北省首届“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另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级二、三等奖3项。
讲授目的及效果:通过卢少源教授事例,引导学生提升种业文化自信,激发同学的民族种业自豪感,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卢少源教授1954年毕业于河北3522vip浦京集团农学系农学专业。 曾任3522vip浦京集团作物遗传育种系教授,兼任河北省作物种质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卢先生从事科技教育事业45年来,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建设人才。 在参加“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项目的实践研究中,成绩卓著,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七五”以来,卢先生在小麦育种研究方面,先后育成、审定、推广了冀麦23号、冀麦24号、河农 326、河农972等7个高产、多抗、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在冀、鲁、豫、晋、皖五省累计推广754万 hm2, 效益显著,为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 其中,特早熟、矮秆、抗逆、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河农326,在8250kg/hm2 单产水平和熟期提早5~7d 的情况下,成功地协调了高产与特早熟、抗逆性 及优质的矛盾,集四种优势效应于一身,具有很好的整体功能。 该品种的育成为小麦重要数量性状的结合改良实现新突破,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同时也提供了相关选择性状和选择标准。 卢先生在小麦种质资源的鉴评、创新以及有关理论研究上,也取得过重大成就:(1) 从2.5万份小麦种质中,鉴评筛选出12类共1750份优异种质,并通过多种手段,加强目标性状,改良遗传背景,配套创造出一批矮秆、大穗、高粒重、早熟、优质、多抗新种质,提高了综合性状水平和育种利用效率。(2)揭示了重要数量性状的遗传、生理生化基础、性状相关及其与环境互作的一些规律性。(3)对目标性状的优化组合与背景基因型的关系,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个体性状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提高个体素质和发挥群体效应的关系,获得一些新认识,进一步为亲本选配和早代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及相关选择性状和选择标准。(4)组织研究揭示出6000份小麦种质三种贮藏蛋白亚基(谱带)的组成、分布、遗传变异及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和互作效应。建立起有关品质性状的生化标记以及北方冬麦区50年代以来小麦主要推广品种醇溶蛋白“指纹图谱”数据库,总结出优质亚基转 育组合的遗传规律,并成功地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品质育种。
通过教学,同学们认识到身边就有大专家,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心,以及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知农爱农、不惧困难的探索精神。